〇〇年代的想象力

1. 为什么读? Link to heading

  • 了解日本 〇〇 年代之后的动漫、小说、电视剧等文艺作品;
  • 了解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思想的变迁脉络以及和社会变迁的关系;
  • 发现一些有趣的文艺作品;
  • 获得针对日本文艺作品的批评角度和技巧;
  • 试图在本书文本的基础上,对日本更晚近的文艺作品的批判,例如《进击的巨人》《芙莉莲》、是枝裕和、滨口龙介;
  • 了解现代日本年轻人流行思想的变迁,应对国内社会变化做好借鉴和准备;
  • 对自我进行反思,促进个人思想的成熟;

2. 目前为止的进度 Link to heading

共 16 章,目前读了前 11 章。

涉及子话题:

  • 过去的想象力
  • 家里蹲/心理主义(过去的想象力)
  • 新的想象力
  • 否定神学式伦理
  • 幸存系
  • 决断主义/动员游戏大逃杀
  • 超克决断主义的尝试
    • 郊区型中间共同体(宫藤官九郎)
    • (木皿泉)
    • (吉永史)
  • 母性敌托邦
  • 新教养主义

3. 子话题 Link to heading

3.1. 过去的想象力 Link to heading

  • 时间:
    • 九〇年代中期以前
  • 范式
    • 宏大叙事提供价值
  • 代表作
    • 《周刊少年JUMP》:《幽游白书》《龙珠》《灌篮高手》
    • 《机动战士高达》

3.2. 家里蹲/心理主义 Link to heading

  • 时间
    • 九〇年代后期,过去的想象力
  • 起因
    • 政治问题(平成经济萧条长期化):努力也不会富足
    • 文学问题(地铁沙林事件所象征的社会流动化):宏大叙事“共享压力”不足;自由却冰冷的社会无法给予人们意义和价值,努力也无法找到意义;“平坦的战场”“永无止尽的日常”“有物却没有物语”“岛宇宙”
  • 范式
    • 对社会性自我实现丧失信任:放弃社会性自我实现(做什么/做了什么),“社会是错的,所以不参与”
    • 心理主义的人生观:追求自我形象认可(是什么/不是什么),思考使自己被接受的理由
    • “不行动”的伦理观:“就算努力,也没意义”“如果做出选择(参与社会),必然会伤害他人”
  • 代表作
    • 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
    • 野岛伸司电视剧;村上龙、樱井亚美、田口兰迪等“幻冬舍文学”;滨崎步“AC 系”歌词世界

3.3. 世界系 Link to heading

  • 时间
    • 1995-2001,过渡,极不自觉的决断主义
  • 范式
    • 躺平革命(宫台真司)
    • 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剧场版
    • 小林善范时评漫画

3.4. 决断主义/动员游戏大逃杀 Link to heading

  • 时间
    • 2001 年为界,新的想象力
  • 起因(幸存感情绪)
    • 911 恐怖袭击
    • 小泉纯一郎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,“社会分化”意识扩散
  • 主张
    • 接受“社会混沌性”前提:“社会不会为我们做什么”,“人如何在这个前提下活下去”
    • 决断主义/大逃杀/卡牌游戏(价值相对主义):尽管自知某一特定价值“缺乏根本的依凭”,但仍只能选择并坚持自己所选择的这一价值
      • “如果家里蹲就会被杀掉,所以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”“为了活下去,首先要自己思考并行动”;毫无保留地接受毫无道理的情况,强行选择某种特定的价值
  • 代表作
    • 高见广春《大逃杀》 ,1999
    • 山田悠介《真实魔鬼游戏》,2001
    • 《假面骑士龙骑》,2002
    • 三田纪房《龙樱》,2003
    • 《命运之夜》,2004
    • 《女王的教室》,2005
    • 白岩玄《野猪大改造》,2004
    • 绵矢莉莎《欠踹的背影》,2003
    • 樱庭一树《推定少女》《糖果子弹》,2005
    • 日日日《在遥远彼方的小千》,2005
    • 《死亡笔记》2003-2006

3.5. 中间共同体:超克决断主义 Link to heading

  • 时间
  • 起因
  • 范式
    • 宫藤官九郎:(郊区型)中间共同体,天然不具备宏大叙事、暂时性的交往
    • 木皿泉:超越胜负的中间共同体,在日常重建价值;一起做事的弱连接信赖关系+离别,避免逃杀循环
    • 吉永史:群像式、交往模式漫长且舒缓的中间共同体,避免排他性暴力
  • 代表作
    • 《池袋西口公园》《木更津猫眼》《曼哈顿爱情故事》
    • 《野猪大改造》《七彩音和若波》
    • 《西洋古董洋果子店》《花漾人生》
  • 遗留问题
    • 现实可能性

3.6. 母性敌托邦 Link to heading

  • 时间
  • 起因
  • 范式
    • 大写的母亲(母权)哺育矮小的父亲(父权)
    • 母性的暴力:溺爱的方式削弱、麻痹、最后捕获
    • 肯定性的暴力,疗愈和实在世界的床上,回归母胎的形式回避成熟,活在纯粹的自我幻想中
  • 代表作
    • 高桥留美子
    • 吉本隆明《共同幻想论》
    • 富野由悠季《机动战士高达》拉拉·辛

3.7. 新教养主义 Link to heading

  • 时间
  • 起因
  • 范式
    • 宏大叙事共享压力不足,教养主义育儿难奏效,父母难以作为社会启蒙的指导
    • 模拟家庭/新教养主义,为孩子提供成长试错的环境
  • 疑问
    • 是枝裕和《小偷家族》《海街日记》

3.8. “正义”与“成熟”问题谱系 Link to heading

  • 起因
    • 新教养主义:政治问题,“环境”;文学问题——个人生存方式该以何为目标?
    • 必须承受决断主义的态度与困难
  • 流变:《假面骑士》
    • 2000《空我》:陈旧模式,登场即“成熟”完成体,毋庸置疑的“正义”与绝对的“恶”;
    • 2001《亚极陀》:异能与身份认同解绑,能超能力者+幸存感(日常、饮食),克服九零年代厌世观,吉永史的“成熟”;
    • 2002《龙骑》:十三位假面骑士大逃杀,“何为正确、何为价值由赢的人(暂时)决定”,“正义”相对化;异能/变身能力过去创伤/疏离感与个人本质断绝/无关;
    • 2003《555》:排他性暴力/正义即杀人/为了生存无法回避“杀人”;异能可被替代;
    • 2004-2006《剑》《响鬼》《甲斗》:内容迷茫期,时代错位,公约数回避问题;
    • 2007《电王》:“变身”内涵转变为“交流”,积极地与不同于自身(相信其他超能力/叙事)的存在建立关系;

3.9. 昭和怀旧 Link to heading

  • 代表作
    • 《69》2004
    • 《三丁目》《无敌青春》2005
    • 《扶桑花女孩》2006
    • 《白色巨塔》《华丽的一族》2007
  • 性质
    • 〇〇年代叙事回归现象
  • “内心丰饶的时代”
    • “谁都可以得到认可”
    • “社会能够保证生存意义”
  • 与“有物却没有物语”的〇〇年代相反
    • “温暖却不自由” vs “自由却冰冷”
    • 社会给予的认可和叙事 vs 必须自己寻找生存意义

4. 延伸 Link to heading

冰菓:零零年代决断主义的出路